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817-8229182

【名家散文】寻访深堂寺 (上)
2018-12-27 17:19
举报

 

寻访深堂寺  (上)

作者:晏良华

 

    深堂寺位于营山县城西北5公里的丰产乡打石湾。在深堂寺座落的山脚下,有一条蜿蜒而下的小溪,名叫晏家河,河岸两边石材丰富,石质得天独厚,晏氏家族能工巧匠众多,手艺远近闻名,至今已有几百年历史。深堂寺始建于明万历年间,清乾隆四十八年(1784)维修,坐北朝南,由前殿、中殿、正殿及厢房构成。其石工皆由晏家河边晏姓、唐姓、周姓能工巧匠建造。

   相传,在“湖广填四川”的时候,晏姓始祖尹氏太婆带领后辈在这流水如镜的晏家河金凤山安居乐业,用打石湾晏家河边的石头加工成生活用具,如石碾、石磨、石猪槽、石水缸、石桌、石磙、石臼窝、石棺材……湖广人非常喜爱,惊叹于晏氏族人的智慧和才能。深堂寺就是晏氏族人建造工程的典范之作,其用材皆采石晏家河边。几百年叮当撞击,钎撬号子声响彻一湾。打石湾的石头不仅色泽纯清、纹路清晰、里外一致、无断层、无火包夹杂,而且坚硬。整体结构性强、耐磨性能高、不易风化、一般碰撞,安然无恙。因而远近修房造屋、架桥建塔、坟园构筑、竖桅杆、立龙柱、雕师子、刻碑文,篆刻飞禽走兽、花木虫草,无不胜任。椐考,当年在深堂寺的建造中,山门、石墩、地基、石柱等,全由晏家河边经地下水侵泡百年的青石砌成,坚实牢固,千年不朽,山门用色泽纯青、纹路一致的青石板建成(现已毁,清乾隆年改为木门)石门上有雕刻的门神把守,工艺考究,栩栩如生,打石湾的石头锻炼了不少能工巧匠,清朝和民国时期,晏姓石工工艺,久传不衰。山门外有两尊石狮,气势威武传神,口含滚滚宝石,似出非出,欲吞欲吐,灵动逼真,匠心独具,可惜在“文革”破“四旧”中毁于一旦。

    深堂乡因深堂寺而得名。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,这里建有牌坊、神道牌,当时没有场镇,仅有供营回路上的往来过客歇脚“打尖”的几家巴岩小店。由于地势方园平坦,田连阡陌,土质肥沃,有紧傍城北的“千石坝”,为千里渠首灌之区。加之生产丰富的优质石材,百姓富饶,滋养了不少富家大户。

   民国二十九年(1940)秋,恰逢国民党政权实施新宪制,当地土绅积极迎合这一时机,加紧活动,深堂寺建乡也就瓜熟蒂落,水到渠成。县政府批准深堂寺为推行新制的示范乡。因蒋中 正(蒋介石)推行新制,深堂寺被命名为“中正乡”。

   民国时期,乡民文化素质较低,文人乡士要想在一个地方兴办公益事业、建场兴市,多是借助风水、神灵和民间传说而展开的。当时,深堂寺坎下(今丰产一完小所在地)有棵大黄桷树,此树从石缝中生,石缝中长,连年累月将巨石挤开,被掀开的大石头浑园光滑,依傍树旁,很象一具花边石鼓。晏家河边与石鼓隔丘相望处恰巧突出一块直径十多米的石盘,活像一面石锣。晏家的文人雅士借此编出“石锣对石鼓,兴乡如‘都府’,如若识破了,金银二万五”的顺口溜。一传十、十传百,越传越神。打石湾晏家河边的古稀老人传得更奇,说什么石锣对石鼓之间的深堂寺正殿中央有一道石门,石门旁有一把金钥匙成了精,有一个“金花道人”捕了三年都未能找到。石门的地下室也有三层大殿,内有无数宝物:佛像、香坛都由金子做成,那把金钥匙百年之后会落到一个行善积德、虔诚拜佛的穷人手中。据说,地下宫殿还和山外相通,山下的石门在何处?世人不得而知,晏氏家族在这里创造着灿烂的晏氏文化,这更为深堂寺增添了神秘色彩。

 

网友评论
网友评论仅供其发表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我司立场
发表
推荐阅读
相  关  推  荐
换一换